這是一本淺顯易懂,適合從未使用邏輯思考的初學者做練習,

基本上就是說要學著使用批判式思考找出問題背後的真正原因,再以理性的依據來闡述自己的想法與立場,

雖然很像白說,但的確需要很多時間去做內化,才能變成習慣與能力之一!

以下內容是我將書籍內容看完後,重新歸納出我自己方便理解也容易練習的操作步驟,供大家參考:

 

Step1. 俯瞰事情的全盤

這個步驟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開端!

我們不能只看自己想看的、只聽自己想聽的,不能單純聽取片面之詞來斷定發生事情的問題根源,

如果我們這麼做的話,不管之後如何深思熟慮,都沒有辦法引導出真正有效解決問題的答案,

也就是說我們必需對症下藥,將事情都拼湊起來,瞭解事情全盤的樣貌,才能提出治療根本問題的方法。

 

Step2. 找出特定的問題,並設定出適當的問題

如果你想要有靈光乍現的快感,擁有創新的想法,那麼就一定要設定出適當的問題,

因為我們的腦袋本來就會根據以往的經驗做出各式各樣的聯想,進而引發出新的點子,

若是給予你沒有範圍主題的問題,就像是要你無地放矢一般,你的大腦自然就無法產生出具體又有創意的內容。

沒有範圍的主題就像是你的老闆問你:我們應該開發什麼新產業才好呢?

當你被問這種問題時,你的頭腦是不是也開始沒有目的的亂想一通了呢?

但是如果老闆的問題是:能不能想出大人也愛吃的零食呢?

這時候你就會開始針對大人的喜好與習慣去做有意義的發想了!

另外,也許你在工作時可能會遇到很多的問題,這時候千萬別急著一個一個解決,

你反而要去思考這些問題背後的原因,或許你可以嘗試將這些問題串聯起來,

看看他們是否有共通特定的問題,若是有的話,你在接下來的行動裡只需要花費一點力氣,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了!

 

Step3. 設定前提規則(提出假設),並且著實確認前提規則(調查觀察)

當你針對問題提出假設的時候,你就必須用批判式的思考去檢驗這個假設,

這個假設必須正確無誤,才能讓之後的行動都在軌道上,

之所以需要去驗證假設是因為,我們太習慣把事情看的「理所當然」,而且總會認為自己「知道、明白、曉得」,

但是這樣的行為反而讓我們沒有自己的意識,如此就難以跳脫深根蒂固的「思考框架」,

不過,若是從另一個層面來看,其實這也不算是什麼思考框架,單純就是我們根本懶得想,也沒有沒有思考過!

所以你要意識到這個淺在的人性問題,然後問問自己:

這個前提規則是真的嗎?所以會怎樣嗎(so what)?為什麼會這樣呢 (why so)?

比如說情人節要到了,你看到社群網站寫說「飾品是女性喜愛的禮物排行榜前三名」,你也覺得女生喜歡的大概就是那幾樣,

所以毫無思考也毫無己見的同意這個說法,就買了飾品給你的女朋友,殊不知你的女朋友根本不喜歡飾品這種玩意兒,

這樣的話「飾品是女性喜愛的禮物排行榜前三名」就是錯誤的前提,因為你沒有去檢驗這個前提是否正確。

 

Step4. 提出想法、方案、立場

當你針對前提假設做了深度觀察以後,要練習去推敲出屬於自己的想法與見解,

倘若你的想法源源不絕地跑出來,你就得用金字塔思考架構去收攏這些經典的想法,

金字塔架構能列出你所有的想法,同時也能確認你的邏輯是否正確,此外,還能讓他人更清楚明白你想傳達的意思,

如上圖所示,最上方的「問題」與「結論」是我們最想傳達的「關鍵訊息」,

而下方就是支撐關鍵訊息的種種思考、方法、根據,

這個金字塔需要經過兩個考驗,才能確定它是無堅不摧的金字塔,

第一,請使用批判性的思考(so what? why so?),交互檢驗上下層的因果關係是否正確

第二,請使用MECE方法水平檢驗所有的方法或根據,是否有重複或遺漏的地方。

 

不過,以上的步驟還是要按照實際情況作調整,當你確認好解決方案之後,

請好好地將你想要說的「主題」、「結論」、「依據」、「行動」有條不吝地說個明白,

讓對方認同並支持你,這樣才能實際推動這個好不容易才獲得的好想法!

 

 

|好書推薦|

作者:大嶋祥譽

出版社:遠流

出版日期:2015/06/26

arrow
arrow

    波利是大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